圖為:關員快速驗放出口工程車輛 關悅/攝
圖為:關員指導企業辦理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 關悅/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外貿企業面臨物流不暢、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綜合成本上升等問題,為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廣州海關落實落細海關總署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十條措施,對關區7地市762家進出口企業進行廣泛調研,推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5項措施,進一步激發外貿市場主體活力,助力外貿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扶持外貿企業保訂單、穩預期。
此次推出的25項措施主要突出“保暢通、降稅費、穩供給、優服務”,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措施、保障進出境郵路暢通、保障進出口農食產品等商品有效供給、著力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強化統計監測分析和數據服務等多方面狠下功夫。
廣州海關支持南沙新港、白云機場、佛山等口岸承接國內其他口岸由于疫情通關受阻的貨物。支持沿海和沿江港口形成港口群格局,實現經樞紐港進出口貨物可在沿江港口辦理查驗放行等通關手續。支持郵政企業開通臨時郵路,積極解決國際郵件總包運輸遇到的實際困難。建立綠色通道,實施新冠病毒疫苗和檢測試劑優先審批、優先查驗,保障新冠病毒疫苗和檢測試劑快速通關等。
實施以企業為單元的稅款擔保改革,推廣關稅保證保險、企業增信擔保、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擔保等方式,推進多元化稅收擔保改革。推廣自報自繳、稅單自助打印、預裁定等通關便利措施,擴大企業覆蓋面。推進原產地管理系統“智能審核+自助打印”,實現證書全天候“即報即簽”,助力企業“通關提速、成本減負、享惠增效”。
在推動更多外貿企業享受RCEP政策紅利方面,海關在業務現場設立服務專窗,持續通過12360熱線、關企服務群等“線上+線下”渠道開展政策宣介;深入重點行業企業調研,幫助企業了解規則、提前布局,結合實際制定幫扶企業清單和對口幫扶方案,指導企業申請獲取經核準出口商認定資格。
海關加快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免于備案前評審,簡化申請材料,實現全程網上辦理,辦理時限從5個工作日縮減為3個工作日。設立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查檢綠色通道,對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實行優先查檢和“5+2”預約查檢。加強供港澳農食產品監管服務和業務指導,設置“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對供港澳農食產品優先查驗、快速放行,確保鮮活產品“零等待”“零滯留”,保障內地供港澳農食產品安全穩定供應。
為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廣州海關著力培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發展新動能。全方位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跨境進口公共分撥中心、出口集貨倉等項目建設,指導企業運用“提前申報、運抵驗放”“簡化申報、匯總統計”等措施提升商品通關效率,實現跨境電商業務24小時運轉。依托“跨境電商出口退貨合包”模式,推動全球退貨集散復銷中心建設,解決企業異地存儲費用高、多次打包配送耗費人力的難題。
在不斷優化市場采購貿易監管機制、規范市場采購出口監管秩序的基礎上,廣州海關全面實施提前申報、簡化申報、跨關區一體化通關模式等貿易便利化措施,依托市場采購貿易聯網平臺加快單證流轉,讓“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腿”。支持配合地方政府拓展試點集聚區工作,推動完善拓區市場監管服務機制,推動試點市場內外貿一體化融合發展。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激發專業市場中小微企業活力,持續釋放市場采購貿易發展新動能。目前,廣州關區內廣州花都皮革皮具市場、亞洲國際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兩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的進駐市場采購商戶已達2.8萬家、外貿企業2400多家,其中9成以上是中小微企業。
針對企業反映的外貿環境超預期因素增多、獲取信息資源有限等痛點,廣州海關加強對疫情形勢及國際重大事件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影響跟蹤分析,密切關注關區外貿發展狀況,開展關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調研,強化政策研究,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建言獻策。優化外貿數據服務,豐富統計服務產品,提升面向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在線數字化統計服務能力和水平。開展對關區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統計數據服務,定期發布關區所轄地市進出口數據,為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數據支持。
廣州海關副關長陳針表示,廣州海關將繼續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不斷擴大政策惠企覆蓋面;建立服務企業長效機制,深入跟進調研促進外貿保穩提質政策實施情況,打通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用好“問題清零”機制,廣泛收集企業通關問題及海關政策訴求并及時協調解決,助力供應鏈行業連通重點產業上下游,服務企業減負增效,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保市場份額、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促進外貿保穩提質。(關悅/文)
